联系我们

红安特色餐饮网

联系人:程经理

联系电话:136 1184 0368

手机号:136 1184 0368

公司地址:红安县城关真将军城中央大街第1.2.6栋3层25-231商铺

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

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文确认 湖北菜简称“楚菜”(2)2018-08-08  上传

  3.鼓励楚菜研发创新。楚菜发展要坚持挖掘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。坚持“继承、发扬、兼容、创新”,研发创新特色菜品。支持餐饮企业设立楚菜研发机构,加快楚菜创新步伐,加强楚菜菜品和调味品创新,改良饮食器皿,适应群众餐饮消费的新变化、新需求。(责任单位:省商务厅,各市、州、县人民政府)

  4.加强楚菜文化研究。进一步凝练楚菜文化特色,丰富楚菜文化内涵,传承楚菜文化精神,增强楚菜文化创造力,推进楚菜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,不断提升楚菜文化魅力。集中力量出版一部《中国楚菜大典》及系列丛书。加快武汉楚菜博物馆建设。积极促进楚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,楚菜产业布局与地域文化相结合,重点加强鄂中南淡水鱼虾饮食文化及养生饮食文化、鄂西南土家饮食文化、鄂西北三国饮食文化及道教饮食文化、鄂东佛教饮食文化及东坡饮食文化的建设。(责任单位:省文化厅、省商务厅、湖北经济学院、武汉商学院)

  (二)科学规划楚菜发展布局。

  1.统筹制订楚菜发展规划。按照科学规划、合理布局、突出特色的要求,坚持与城乡经济发展相衔接、与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相适应、与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。相关部门要加快楚菜发展顶层设计谋划,逐步将楚菜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逐步将餐饮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、旅游业发展规划,逐步将楚菜原辅材料基地纳入农业发展规划,逐步将楚菜加工基地纳入食品工业发展规划,逐步将发展大众化餐饮与城市改造和社区商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统筹规划楚菜发展。(责任单位:省发展改革委、省商务厅、省住建厅、省经信委、省农业厅、省旅游委,各市、州、县人民政府)

  2.重点建设楚菜特色集聚区。重点建设一个“美食之都”、十四个“中国美食之乡”。包括世界(武汉)淡水鱼美食之都、中国(鄂州)武昌鱼美食之乡、中国(天门、仙桃)蒸菜美食之乡、中国(潜江)小龙虾美食之乡、中国(荆州)楚味美食之乡、中国(钟祥)养生美食之乡、中国(襄阳)三国文化美食之乡、中国(武当)道教文化美食之乡、中国(神农架)生态美食之乡,中国(黄州)东坡美食之乡、中国(黄冈、黄石)豆制品美食之乡、中国(咸宁)丘陵乡土美食之乡、中国(黄梅)佛教禅宗文化美食之乡、中国(宜昌)江鲜美食之乡、中国(恩施、长阳)土家美食之乡。(责任单位:省商务厅,各市、州、县人民政府)

  3.培育特色楚菜产业。楚菜生产企业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要加强联合,以生产企业连产品基地、加工企业连配送中心、餐饮企业连产品消费中心,餐饮企业之间连锁经营,形成从生产、加工、连锁配送到餐饮、商超的相互配套、相互支撑的楚菜产业模式。实施“一县一品”工程,重视楚菜原辅材料的原产地域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,结合各地原辅材料特色,参照潜江小龙虾产业模式,创建推出一批特色菜肴产业。(责任单位:各市、州、县人民政府)

  (三)积极推动楚菜餐饮业转型发展。

  1.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创新发展。引导餐饮企业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开展服务创新、管理创新、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,发展新兴餐饮业态,增强餐饮企业技术引进和管理创新能力。推动餐饮实体店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或与网络服务平台深入合作,积极开发网上营销、在线订餐、电子支付、美食鉴赏、顾客点评等服务功能,大力发展外卖和外送服务模式,实现餐饮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(责任单位:省商务厅)


上一篇:武汉涌现数十家主题概念餐厅 特色成餐饮发展趋势

下一篇:特色小吃商城,带您玩转餐饮界新模式